只是加班无意刷到了星瑞上市直播而已……
其实之前就了解过星瑞,这次新款有俩新配色,那个月牙青我还蛮喜欢的,看着很舒服,很有质感,内饰也是相当高级了,挡把是水晶的,车里面还有256色的氛围灯。星瑞在搞质感这方面一直是没输过的
其实之前就了解过星瑞,这次新款有俩新配色,那个月牙青我还蛮喜欢的,看着很舒服,很有质感,内饰也是相当高级了,挡把是水晶的,车里面还有256色的氛围灯。星瑞在搞质感这方面一直是没输过的
国庆前最后一款能跑1400公里的混动SUV来了,18万起步,唐DM-p直接少3万,后排能躺1米8大汉,油箱55升却敢喊北京到广州不加油。
如果说迈腾、亚洲龙这类 B 级油车,还在靠着 “合资情怀” 卖 “工具属性”,那别克至境 L7 的出现,就是直接把 “旧时代的标尺” 换掉了 —— 它不是比油车 “好一点”,而是用先进的辅助驾驶技术、无短板的增程动力、越级的豪华体验,完成了对传统 B 级油车的
让不少原本唱衰油车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市场。油车并非没有未来,而是在进入一个“实力说话”的阶段。尤其是在入门级市场,像广汽本田飞度这样历经多年沉淀的车型,依然展现出强劲的产品魅力和用户基础。
新款瑞虎9预热了这么久,终于来了。9月27日,奇瑞瑞虎之夜暨瑞虎9新品上市发布会盛大举行,并正式发布 “中国新燃油” 战略,同步推出战略首发车型瑞虎9与瑞虎9X。
当新能源车企忙着在算力榜单上刷新数字,当政策讨论聚焦于电动化转型的速度,中国车市仍有一个被忽视的庞大群体——2024年,1200万用户依然坚定地选择了燃油车。他们并非固守传统,而是困在“油车=落后”的偏见里:要么忍受智能化缺失的代差,要么在合资品牌的溢价中妥协
9月23日,广汽丰田搞了场“硬核直播”——2026款全球车集体焕新登场。汉兰达、赛那、凯美瑞、锋兰达四款主力车型齐刷刷升级,不玩虚的,直接ALL IN智能化和舒适性配置。这不是小打小闹的“年度改款”,而是一次对油车价值的全面刷新,甚至可以说,给整个合资品牌打了
活动现场,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张国忠撑着雨伞,用一段演讲拉开了这场发布会的序幕。实话讲,笔者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参加过雨天的室外场发布会了。
2025年9月23日,长沙一场“不走寻常路”的发布会上,广汽丰田2026款全球车(赛那、汉兰达、凯美瑞、锋兰达)集中焕新。没有枯燥的技术宣讲,取而代之的是脱口秀演员吐槽痛点、乐队现场献唱,高管不谈“官话”只讲“诚意”——这场像“用户派对”的发布会,背后是广汽丰
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,油车市场依然占据重要地位。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,购买燃油车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,以确保选择最适合自身需求的车型。以下是购买油车时需要注意的关键事项:
“广汽丰田的油电共进,是彼此赋能、相互成就。”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文大力的这句话,道出了企业在这场能源变革中的独特路径。
说实话,很多人都听说过“混合动力车是一种过渡,燃油车是要被取代的”,但真正选择的时候,很多人都会被“怕电池坏”和“燃油车更容易”所困扰……今天,我就给你讲一个他们从未接触过的话题,都是我和汽车行里的朋友和老车主们分享的,虽然和网络上的“标准答案”不同,但都是实
9月25日,长安汽车推出全球车型第四代CS55PLUS,新车共推出4款配置,叠加无门槛置换补贴及限时国庆出游红包后,新蓝鲸1.5T精英型7.89万元、新蓝鲸1.5T领先型8.49万元、新蓝鲸1.5T天枢豪华型9.29万元、新蓝鲸天枢尊贵型9.69万元。该车为1
说到燃油车,很多人的刻板印象是不智能、不省钱、价格还卖得贵。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刻板印象,现在买车都开始选新能源车,因为新能源车有的一般燃油车没有,这便促使现在的电车发展地越来越好,而燃油车却渐渐没了声量。
2024年开始,不对劲,真的,街上倒闭的4S店可多了,尤其是那些老牌子的油车店,关门那天,那个冷清,跟过年一样,不对,比那还冷清,你想想,过年起码还有个盼头,他们是啥都没了,就剩下门口那几个大字,还在风里飘着,显得特别凄凉。
那问题就来了,电车这么猛,油车是不是就真没戏了,那种油电一起搞的办法,到底行不行得通,这事儿可复杂了,很多人都在想,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
过去燃油车在智能领域一直落后于新能源车,而瑞虎9打破了这一局面。它搭载猎鹰智驾系统,现阶段实装猎鹰500,能实现高速领航、城区记忆领航和记忆泊车等功能,让燃油车也能拥有与新能源车相当的智能驾驶体验。
现在,几乎从小学生到七八十岁的老人,都习惯了智能手机带来的便捷体验。买东西付钱习惯“扫一扫”、回家开空调直接“说一说”。在智能终端越来越多的时代、生活越来越方便的时代,似乎还有出行环节不够智能。很多燃油车用户,早已感受到了用车过程中“智能化不足”的痛点问题。
提车轩逸电驱版那天,加油站工作人员盯着车标愣了半天:“日产也出电动车了?充电口在哪?”我笑着指了指加油盖——这大概是这套e-POWER系统最有趣的地方:它长得像油车,开着像电车,却完美避开了两者的痛点。经过3个月、8000公里的深度体验,从早高峰的拥堵路段到周
打开社交平台,满屏都是劝人别买混动的帖子,“智商税”“落后技术”“脱裤子放屁”的骂声随处可见,甚至“避雷混动”都成了赚流量的密码。